乳光超®
专注于乳腺癌早期发现及精准鉴别、诊断

1. 概述
1.1. 超声光散射乳腺诊断系统(乳光超)是一款新型、智能的双模式(即融合了分子功能成像及结构成像)的智能乳腺癌实时检查系统。专业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早期筛查以及临床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辅助鉴别及诊断。
1.2. 乳光超采取双模式诊断技术基础上,融合了智能技术,对超声操作实现自动病灶分割、自动定量评估,对组织血红蛋白总量自动定量检测评估,进而全面、多参数分析肿瘤特性,自动给出量化的临床分级辅助诊断。
2. 技术原理
2.1. 肿瘤的血容量在功能上和肿瘤血管发生密切相关,乳腺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均依赖于肿瘤内新生血管的生成。乳腺恶性肿瘤内通常表现为含有大量新生血管、血流速度慢、瘤细胞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形成了乳腺癌内部呈现“血含量高、 氧含量低”的特殊现象。
2.2. DOT 技术将光入射组织后的结局分为两部分,即组织对光的散射和组织对光的吸收。散射是由于光通过组织时光子的前进方向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吸收是组织内载色基团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在近红外波段下组织中的主要吸收体是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两者反映了组织内部血供和氧合的状态。DOT 技术对血液中相对氧浓度敏感,依据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内部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不同,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2.3. 乳光超将超声成像和光散射断层成像(DOT)技术有机结合,超声成像获得肿瘤组织位置和形态等结构信息,DOT技术对乳腺组织进行功能成像。依据新生血管理论,通常结构影像上2~3mm的恶性肿物其新生毛细血管生长空间可达1cm左右,DOT技术能够探测出这样的变化,可有效地对早期乳腺癌进行功能诊断定性。
2.4 主要技术性能
2.4.1. 光学系统采用双波长激光发射器,实现光学的发射、接收与数据处理。
2.4.2. 光学系统具有检测毛细血管血红蛋白总量功能,检测方式无创、无辐射。
2.4.3. 超声系统具有数字化二维灰阶成像单元,成像模式B/B+C/B+C+D/B+D/B+M。
2.4.4. 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功能,并可调节。
2.4.5. 具有常规测量和专科测量软件包。
2.4.6. 病灶边界调节:可使用工具,精修图像边界识别。
2.4.7. 双模复合探头:由光学探头与超声探头组成。
2.4.8. 具有提供超声图像和计算机断层图像的综合图像功能,超声图像显示超声特征参数,光学计算机断层图像显示毛细血管特征参数。
2.4.9. 具备输出图文报告,可预览、打印、存储、查阅等功能。
3. 乳光超临床特点
3.1. DOT 技术定量检测肿块血供代谢信息,可实现更早期、 更准确的对肿块进行良恶性的鉴别。
3.2. 双模态联合诊断为医生提供量化的综合诊断参数(SDI),自动智能 SDI-RADS 分级评估,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人为因素。
3.3. 具备超声影像功能,可进行引导乳腺微创介入的操作。
3.4. 适用于各年龄段女性乳腺检查,尤其适合中国女性致密型乳腺。
3.5. 稳步重复跟踪,规范操作,减少人为因素,易于质控。
3.6. 无痛、无损、无辐射,操作可重复;可用于新辅助化疗的跟踪。
3.7. 每例检查用时约3分钟,提高检查效率;设备环境要求低(常规门诊或病房)。
点击下载此文件
乳光超技术原理
1.DOT 技术
DOT技术(光子断层乳腺成像技术)基于多项专利技术,由我国多位专家经过10年开发而成。
DOT技术的发展得到北京协和医院、天津肿瘤医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支持。已获得CFDA、CE、KFDA等批文并已经在国内数十家医院得到临床应用。
DOT技术利用组织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散射以及反射的不同进行空间成像,不仅准确进行组织参数的量化检测,而且可以通过三维重构的方法产生血供空间分布信息图像来区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DOT技术弥补了结构性成像单纯从肿瘤的形态学上进行判断的缺陷,从肿瘤的功能上给予更为深入的判断。
2.复合探头及双模态成像
乳光超的复合探头能在单次检查中同时给出病变组织局部的代谢功能和解剖细节等信息。
超声探头起到肿瘤发现与定位作用,光学探头通过激光断层扫描方式测量目标区域的血液功能信息。
双探头复合设计=光学探头+超声探头
双模态联合诊断=功能参数+结构参数
3.超声CAD智能诊断技术
在图像ROI区域内,将病变与正常乳腺组织自动分割开,完整勾画出病变轮廓,为医生提供超声特征参数量化值,结合光学测量参数,给出参考SDI-RADS分级,实现智能化的辅助诊断,大大降低了对人为经验的依赖。
乳光超产品优势
双模量化,早期鉴别:
乳光超采用超声+光学双模式,量化乳腺组织形态及代谢信息,能够发现0.5cm小肿块 。
自动分级,智能诊断:
比照国际通用的BIRADS分级,对肿瘤进行智能的良恶性鉴别分级,并自动提供乳腺疾病早期筛查及诊断结果。
操作简便,即查即诊:
乳光超使用简便,对患者进行检查的同时能够智能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整个过程仅需3-5分钟。
无痛无创,一致性高:
乳光超无痛、无辐射,能够准确鉴别早期肿瘤良恶性,提高乳腺癌检出准确率。
 |
◆ 乳光超ES01:
适用于县级妇幼、体检中心,能够实现:早期鉴别、智能诊断,降低人为依赖性,提高乳癌检出率。 |
◆ 乳光超ES02:
适用于地市级妇幼、乳腺外科的乳腺筛查、诊断设备,同时多接口,可用于其它人体部位的检查,能够实现:智能诊断、首诊高效、微创引导、诊疗一体。 |
 |
 |
◆ 乳光超IS01:
适用于乳腺外科、基层妇幼、体检中心及其他社区等服务中心得乳腺癌筛查、诊断设备,能够实现:便携流动、易于外检、床旁随诊、体检筛查、台车分离、一机多用。 |
◆ 乳光超IL01:
适用于乳腺外科专业诊断、治疗设备,能够实现:引导微创、诊疗一体、新辅助化疗疗效跟踪。 |
 |
乳光超病例分享
病例1:
XXX,女性,55岁,检查发现检查发现大小0.5x0.4cm结节
超声印诊:纤维瘤可能性大 (BIRADS 3)
乳腺钼靶:未见明显占位(BIRADS 2)
乳光超®:HBT:193μmol/l;SDI-RADS:4B(恶性可能,须取得组织标本检查)
病理结果:导管原位癌
病例2:
XXX,女性,37岁
超声印诊:右乳实性结节,良性可能性大
乳光超®:HBT:150μmol/l;SDI-RADS:4A(疑似异常,须取得组织标本检查)
病理结果:交界性叶状肿瘤
病例3:
XXX,女性,45岁
超声印诊:形态不规则,边缘血流较丰富,不排除恶性肿瘤
乳光超®:HBT:251.9μmol/l;SDI-RADS等级:4C(高度疑似异常,建议活检)
病理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部分有癌变
乳光超临床应用
1. 临床应用方面:至今有200余家医院和体检单位应用Optimus的双模式技术,韩国 AMC 和 Seol Hospital,中国的唐都,湘雅二院,中山肿瘤,天津肿瘤,北京协和,吉林肿瘤,广西民族,兰大一院,兰大二院等。
2. 技术及临床文章发表方面:从 2006 年至今发表的有关 Optimus 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的论文有数十篇,其中技术原理类论文有 十几篇,临床相关论文40多 篇,分别发表于国内外重要医学杂志,如《RSNA》,《Radiology》,《Clinical Oncology》,《European J.Of Radiology》,《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乳腺病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中国肿瘤》,《临床肿瘤》等。
1. 临床病例分析
2.报告界面及分级释义
报告界面
SDI-RADS分级解释:
为了支持临床应用,对肿瘤风险进行评估,OPTIMUS系统参考北美放射协会对乳腺癌发生可能的BI-RADS等级评价标准,统一进行SDI—RADS分级,该标准划分与BI-RADS相同旨在建立统一的乳腺癌发生可能性的影像评估标准。
分级 描述
0级 不完整的评估,需其它影像检查评估。
1级 阴性:依病人年龄做常规追踪。
2级 良性:依病人年龄做常规追踪。
3级 可能为良性:须在短期间内追踪,通常建议隔6个月追踪。
4 A级 疑似异常:须取得组织标本检查。
4 B级 中度疑似异常:建议活检。
4 C级 高度疑似异常:建议活检。
5级 高度怀疑异常:需取得组织标本检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但不除外特殊类型肿物。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Breast Imaging of Reporting and Database System. (BI-RADS)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2003.4 th.